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不曾離開的房間 II


(丹羽貴幸側拍的「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紀錄片#10」截圖,
攝於札幌Penny Lane「8月32日」巡迴最終場,第一首歌,
の子對著裝有web cam的筆電唱歌。)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不曾離開的房間

( live@新木場Studio Coast,影像截圖)

十二月十三日,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的「8月32日」巡迴來到了新木場Studio Coast,ニコニコ動画利用他們的生放送(直播)服務進行官方全程轉播,畫質音質當然比かまってちゃん自己拿一台筆電硬幹來得好。我覺得這是進一步確認他們現場做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感覺的好機會才點開來看,沒想到見證了他們的特產:吵架live。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雜感】二○一一東京行

我想起之前拿Roxy Music和Yo la Tengo(原來「Genius+Love」那張是初期精選,真是蠢爆了,我還在敦南試聽得很開心才買回家)找Scoobie結帳時,他說:你現在才在買這個啊。當然的囉,二○○八年的時候我還問你downy「無題3」和toe的「the book about my idle plot on a vague anxiety」應該要先買哪張咧。那時的敦南誠音空間是現在的兩倍大,那時的我的腦袋大概也是現在的兩倍空。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逆流之10】村山小學

延續之前幾篇,繼續列大學初期用力在追的團。

準備下筆寫這篇的時候,發現一個意外的事實:面對進艾迴後的陳綺貞、大愛化的張懸,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稱得算「失望」的感覺,能夠平靜地接受她們的轉向,接受一種敘事方式的落幕,告別;反而是929推出的「如果像星星」,絲襪小姐在○八年颱風野台的新編制live和簽約後交出的作品,我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消化、釋懷。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Internet Pop Rocker?!

の子又走了謎樣的一步棋:在專門放demo的blog子供ノノ聖域上開了一個題名為「ネットポップロッカー」(Net Pop Rocker)的區塊,嵌入ぷちカンパ帳戶。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逆流之9】慢船與群島

就像之前提到的,泡(或者說經常去沾一下比較精準)小白兔的那段時間裡,追求的是一種直接和音樂對峙的聆聽型態。隨意拿一張CD試聽,喜歡就買,不喜歡就放回去。以為只要拒絕聞問音樂背後的脈絡,諸如創作者本身的人生和思想、音樂作品曾受的公評,就可以得到一個純淨的「我的」觀點、「我的」選擇;獨立。現在來看,這樣的信念實在天真到不行,但實踐的過程中至少讓間接讓身體習慣了「聆聽」運動背後一連串的基本動作:反覆的挖掘、凝觀、對比、結論。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風聲】 VOL. 2

這個月有兩條新聞給我重大打擊......。

1. Sonic Youth的Thurston Moore與Kim Gordon離婚。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逆流之8】地下室的小白兔

熬過一個關卡反而就鬆懈了,要不得要不得。

記得二○○四年第一次到The Wall的時候,認真逛的是當時還在的「金屬小築」,小白兔反而是沾個醬油三十秒就出來了。當時對廣義的西洋搖滾樂可說是一無所知(甚至可以說毫無興趣),就算店員說想試聽什麼都能聽也沒頭緒。若不是它發了一些台灣團,提供一個較親近的切入點;若不是我去買薄荷葉《的士房間》專輯首賣演出的票時碰上一個巧合(前幾天看公視硬地搖滾的紀錄片看到壞女兒,於是買票當天發現坐在櫃檯裡,以及小電視播的〈神的小羊〉MV裡的那個人超級眼熟);若不是當時The Wall預售票是小白兔賣的,想看表演就是得走進去買--我可能永遠沒辦法拉近自己和它之間的心理距離。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風聲】VOl.1

獨斷地收集一些我關心的發片、TOUR消息,每月整理一次應該就差不多了吧(挖鼻孔)。

1. やくしまるえつこ雙A面單曲「ノルニル/少年よ我に帰れ」即將於2011/10/5發行。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逆流之7】並不

( 2005/10/1 女巫店,和B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這場。)

就某種意義而言,這可能會是系列文章內跟音樂本身最沒有關係的一篇。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對流】I Don't Know

B提到的《不道德的秘密》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

日本人對青春的摹寫能力令人讚嘆。不只是因為他們能精準地調製出回望追想視線下的溫煦之光,聚焦銳利但焦距外一片模糊、失真而無全體感的少年少女心象;更因為他們能夠在觀照能力成熟後,「修復」當年幼穉心靈側錄下的、名為「世界」的第一份拷貝,於其中並置感覺主體的滾燙悸動與世界的冰冷疲憊,構成荒謬的不和諧音--《不道德的秘密》的調性顯然屬於後者。以微光塗深黑暗,青春期的動物性與社會的野蠻相互輝映,加速,失速。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逆流之6】你的毛衣跟著我回家了

〈躺在你的衣櫃〉第一個鏡頭結束後上的字幕:剛開始是起源於/一顆比原子更小微粒的爆炸。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 on 「Coming Soon」

值得紀念(?)的無線頻道音樂節目初登場。大意:の子根本沒在唱,從嘴裡拿出泡麵裡會有的那種魚板(ナルト)貼到攝影機上,曲子結束跑到主持人中居正廣身邊問他要不要吃魚板他口袋裡有,中居想問他前半段歌詞沒唱,這樣不就沒把想傳達的理念傳達出去,沒關係嗎?の子說沒關係,重要的是「瞬間」(他之前好像說過自己是活在「瞬間」(?)的男人)。中居說他們彩排的時候明明蠻乖的,の子回說他就是會在正式來的時候發威。最後の子扯到網路上有人說他有點像草彅剛,中居回說草彅比較乖一點,就進廣告了。兩人對話的時候彼此打斷就算了,團員也一直喊の子叫他克制一點(其實根本是想製造混亂吧......)。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逆流之5】社會組

銀行專員打電話來跟你說做某某投資「未來的你就會感謝你」很雞巴,不過「已逝青春」這種透露幼兒回歸慾望的,歪斜的觀看角度也同樣令人生厭。難道我們只是時間吞下我們的青春後拉出來的屎?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8月32日へ」的由來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的專輯轉眼間也快發行了,說不定下禮拜就會有試聽或影像釋出?(雖然他們的行動是完全不可預測的......)月初到誠品敦南遇到Scoobie,他借了かまってちゃん特輯的Indies Issue雜誌讓我翻,這才發現專輯名稱為何有點耳熟。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逆流之4】中二(下)

看著大人的世故,徜徉在雙重約束、語言矛盾之海長大的孩子,會想「彈吉他把妹」、「考醫科賺大錢」也是自然的。小時候總以為自己可以有所不同,能確實避免把人生當成水肥或燃料,結果好像也只是比較幽微地轉化了某些不純動機。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對流】相対性理論

B介紹やくしまるえつこ時提到了她和動畫音樂愈走愈近的活動面向,我於是想回頭介紹一下她擔任主唱的樂團相対性理論。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逆流之3】中二 (上)

雲林虎尾,一九九八。那時的白天大家只去三地方:平日學校,假日早上網咖下午球場;那時的晚上大家偶爾上上奇摩家族、即時通說些言不及義的話,實際上都不知道彼此到底在幹麻。透明和不透明的界線還很分明的年代。

L借了安室奈美惠的「Sweet 19 Blues」、「Concentration 20」、「181920」給我(似乎還有綠樂團,但不太記得是哪張了,後來我自己去買了「Los Angels」),說日本的流行音樂很好聽;鋼琴老師的桌上放著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我借回去,後來也買了一張;老爸的CD架上放著友坂理惠的「むらさき」。我已經不記得這些的先後順序了,但它們都把我的目光帶往了那個變態的國度。

  
 安室奈美惠 - Can You Celebrate

 
ともさかりえ - 木蓮のクリーム

真正命運的時刻是某個禮拜六下午,亂轉台轉到華視,結果介紹音樂總是穩重無比甚至讓我聯想到現在老闆的余光老師正好介紹了一個日本團。矇昧的當時至少也知道余光應該是西洋掛的,好奇心驅使下把那支MV看完了,第一時間只覺得那個被刺死的Bass手演得也太雞歪了吧,對音樂本身倒是沒什麼感覺。

 
L'Arc ~en~Ciel  - Pieces (的廣告)

其實看完之後就什麼都忘光光了,但好死不死,某天聽飛碟的廣播節目竟然又剛好聽到Hyde好像來台灣宣傳「Ark」,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還是被什麼關鍵字說服了,我竟然決定去買。當時家裡一直沒有零用錢制度,要買什麼東西等於都要接受審查,CD這種「娛樂奢侈品」更是不能隨便買,真不知當時的決心是哪裡來的。

打開一放,噢,吵死了(那是一九九九年夏天,在那之前我聽過吉他破音開最大,鼓點最滿的音樂有可能是伍佰......,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也是在那年的七月七日發行的,不過大概又隔了幾個月才真正大紅,成為全台灣校園下課、吃飯時間的背景音樂,那時我已經完全進入彩虹了) ,但音樂中堅定、耽溺、濫情的部份成為了錨,讓我還能每天晚上在那些混亂的聲音中漂。到最後跟著唱,為了知道自己到底唱了什麼鬼,還用錄音帶錄下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修。

我把「Ark」 借給O,O也很快就去買了,甚至還追加買了我沒買的「Ray」,後來他幹了他哥的Glay、買了Gackt、X Japan......雪球就這樣滾開了。我們的嘴巴上開始會掛著「搖滾樂」、「吉他」、「來組團吧」。


Glay - Be with You (出自DOME TOUR pure soul 1999 LIVE IN BIG EGG)

最後我說一起去學日文吧(雖然大家都以為我是在討好L),O答應了。1999年,全台灣的學生都在〈尬車〉的時候,我們〈Driver's High〉去了。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

目前最關注的新團之一,將於8月31日推出第四張專輯「8月32日へ」。


<収録曲>
1.グロい花
2.22才の夏休み
3.夕暮れメモライザ
4.コタツから眺める世界地図
5.映画
6.僕は頑張るよっ
7.制服b少年
8.死にたい季節
9.バグったのーみそ
10.23才の夏休み
<ボーナストラック>
11.26才の夏休み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逆流之2】高年級

國小時期,學樂器其實對聽音樂的意識、慾望沒什麼強化。彈琴就只是字面意義上的彈琴,首先要叫肌肉按照意願動作,讓音符在正確的時間迸出,接著再去考慮表現性。打草稿,然後著色。每週一小時上課討論、操作的只有這些,回家之後進行的自然也只是這些的延伸。偶爾老師會叫你去聽聽別人的詮釋,但那只是為了挪用到自己的演奏上,是臨摹的一種,你的目光並不會被引導到音樂的概念性和文化性上。

這樣看待音樂的方式說不定還蠻像在看待運動競技的呢。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對流】怪

這個類別下的文章會和B通連,結果第一篇也是要發特例文。

撇開異形、僵屍片等等童年夢魘,第一部讓我意識到恐怖作為表現核心可以很有趣的作品應該是貴志祐介的《天使的呢喃》,當時是在如今已經不存在的虎尾金石堂整本翻完的吧,天知道我到底有多閒。後來到了大學時代,一週復一週往淡水跑,大半夜啤酒配片片鬼片,也破了「零~紅蝶」,horror魂完全被開啟。ニコニコ動畫開張後,更是把零系列、沉默之丘系列、Clock Tower 系列的遊戲實況動畫全部補完了。但與其說是喜歡這些劇情,倒不如說是喜歡角色觸發劇情前,在封閉的空間中不斷遊蕩、懸而未決的狀態。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逆流之1】 鋼琴

準備用這個分類來寫自我回顧、整理的文章。

第一篇發這個好像有點跳痛,但其實學琴的經驗確實決定了我很大的聆聽方向。老師最常掛在嘴邊的句子就是「投入感情」、「推出去收回來」,把張力擺在音樂表現的第一位,而我在比賽會場總是無比欽羨地看著觸技紮實的參賽者,暗自對演奏技巧懷抱情結;兩者加總起來得到的不就是金屬樂囉?當時為了準備比賽也練過一些無調性的曲子,從那時起就對怪和弦造成的歪斜效果有一點基本認識。

起點

二○一一年七月,下班趕往童偉格座談會被餓到又被詭異的場地氣到的那天,我放棄入座,到外頭吃飯配台灣教育失敗新聞特集,之後回到誠品買了《編集時代》,與B在幾天內就讀畢。易燃的B決定執行漫畫網誌的計畫,而我花了幾天解凍想法,檢查看看我還剩什麼。

急於形塑自我的大學時代前兩年,我寫網誌,懷抱太多創作者的自恃;急於消融自我的大學時代後兩年,我在P2自嘲自娛,遁入抽象思考的領域。度過「完全不預設讀者存在、不與其對話」的四年囈語書寫生涯(往前還可以算進高三寫爛詩的一年,往後還可以計入待考尼特的一年)後,又突然跪上編輯台,開始膜拜偉大的眾「大眾」大大,行行好買這本不用背景知識也能讀很爽的爽書吧,坐姿不良筋骨酸痛。

可能,藉純文學小說拋出什麼的需求可能還在,土壤可能翻得鬆了些。確實,編織低聲下氣、庸俗難耐的文字去牽絆大眾確實有種近乎支配的爽感,確實也是自我挑釁。朝內朝外的兩條路都在開展,但節奏單調緩慢,或許需要點別的什麼來驅散逐漸厚重的倦意。

於是我想試著打打游擊:寫讀者可能存在的文章,但不寫小說或文學評論,主題放在音樂;由於是和B一起開始的計畫,因此也會設法與她的文章對話,讓兩個部落格可互為彼此的前後景;在聽音樂速度有所突破的大學末期,我剛好討厭任何近似歷史建構或自我標誌的努力,所以刻意不去紀錄自己發現新團的順序,讓聽覺記憶自己閉眼前進,現在或許有辦法從較疏離的角度,回頭去端詳自己的足跡,看它們是如何跨越那些有意義或無謂的類別疆界。

部落格標題名是Syrup16g的曲子,日文讀起來和healthy同音--這雙面性也好,循環也好,我認為是一切言說和音樂的運行根基。